专题

首页  >  专题

饮流怀源念师恩 芬芳桃李献母校——地理系1983级校友毕业30年聚会侧记

作者:文/记者 鲜文涛 魏医苗 图/记者 向正鹏 王樱城  编辑:陈杰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7/10/18

10月3日,湖北大学建校86周年校庆日当天,地理系1983级校友毕业30年返校聚会。30年前,67名地理系毕业学生意气风发地从这里出发,各自奔赴祖国各地,开启新的人生征途;30年间,他们用自己的艰苦奋斗和聪明智慧,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30年后,他们带着对母校的眷恋祝福,对恩师同窗的深情厚谊重聚到一起,重温青葱岁月的奋斗,祝福母校生日快乐、蓬勃发展。

半世漂泊心 归来少年郎

多年未见,还是能依稀认得你的模样。”3日上午,会议中心思诚厅座谈会现场,重逢的师生们格外激动。他们之中,有花两天两夜时间开车从广州赶回现场的李电容同学,有两鬓斑白但仍精神矍铄的李娟文老师,还有30年前给大家讲过课而今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学名师马勇老师。

当年该班因辅修中文双学位“留级”并留校工作的同学邵士权,此刻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为了这次重聚,他和几位筹备组的同学四年前就开始策划,经过多番努力与寻找,他们联络上全部67位同学,“没有一位失去联络,没有一位失去自由,没有一位失去健康,没有一位失去幸福。”这是该班最大的集体幸福感。

10月3日至4日,共有47位同学团聚,为母校庆生,共叙同学情。这一天,校友们还特地佩戴了专门设计的纪念徽章。

昔日的师生同窗再见,百感交集,互诉心声。活动筹备组组长、地理系8302班团支书李电容说,“今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来到这里———感恩。感恩湖大对我们的教育,感恩老师对我们的栽培,感恩同学曾经的相互帮助。无私的师生情、诚挚的同学谊宛如陈年老酒越酿越香。”

“山长青、水长流、人长在、情长驻。”当年自学绘画、现为湖北省国画院院长的陈迪和,创作一幅山水画,作为同学们的祝愿赠送给资源环境学院。同学们还向教师代表李娟文、张延毅、马勇、何华珍、谢鉴、熊剑平、万先进、熊劲峰献花并赠送纪念品,对年事已高的方辉亚老师、齐国凡老师和郑泽厚老师分组上门看望,感谢他们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关爱。

地理系8302班学习委员李竞赛同学现场赋诗一首:“同饮一条长江水,共叙卅载湖大情。同闻夜半沙湖浪,共筑日头小康梦。”他说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是为党修史、为国修志、为民服务,最难忘的便是老师过往的谆谆教诲。

“青春终将逝去,而记忆永不变老。”因公不能赶到现场的秦军同学,通过视频朗诵诗歌《遇见》,表达对母校和同学的情谊。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青葱岁月总是令人怀念,座谈现场,师生们的思绪又飘回了当年。

1983年地理系学生入校时,学校尚在武汉师范学院时期,处于教育事业八年规划阶段。1984年更名为“湖北大学”后,学校进入跨越发展期。“当时的大学生群情激昂,学习劲头非常足,大家都立志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为社会服务。”时任该系团委书记的谢鉴说。

谢鉴至今还记得当初同学们刚入校的情景。老校门前,大家带着被褥等简单的行李来校报到,热心的男同学踩着三轮车帮忙搬运。尽管条件朴素,但大家对崭新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1985年庐山实习

“地理系1983级的学生非常活跃。”当年刚留校任教不久的马勇老师对此印象深刻。“学生学习动力很足,课上课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当年刚担任地理系助教、被大家称作老大姐的李娟文老师,就被学生们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感动。“这也激励着我保持干劲,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她回忆道。

原地理系副书记熊劲峰介绍,地理系1983级创造了多项第一:当年专业招生人数首次突破50人,达71名,组建2个班;陈迪和成为全国首个举办个人画展的非科班在校大学生;邵士权是湖大首个双学位获得者,1987年在地理系毕业后“留级”,1988年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校;湖北大洪山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最早也由该班花2个多月时间摸清家底……“你们历经风雨洗礼,成为各行翘首,成为湖大和地理系的靓丽名片。”熊劲峰深感骄傲自豪。

1983级地理系同学毕业合影

地理系1983级的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上一直互相扶持,感情亲如家人,不少校友至今还记得当年的感人点滴。“走到任何地方都会怀念当年的学习、实践和生活。”董观志同学回忆道,当年在庐山、咸宁、钟祥、随州等地野外实习考察时环境艰苦,但师生之间帮着背包,互相搀扶,一起克服苦难。当时男同学的饭票不够吃,不少女同学就将自己多余的饭票拿出来共享。

思源报母校 思进促发展

1987年毕业后,地理系1983级学生大多数都兢兢业业地耕耘在教学一线,其中很多人已成为骨干教师和学校领导,也有部分同学从事行政,投身商海,在各行各业取得一番成就。

座谈会现场,深圳九五企业集团董事长朱要文校友向学校捐赠500万元人民币,以该班集体名义设立湖北大学地理“思源”奖教助学专项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优秀教师、优秀和家庭困难学生以及用于学校基础建设。“思源”,寓意“饮水思源,感恩教师,专业情结,母校情怀”。这也是学校迄今为止获得的最大的校友个人一次性现金捐款。

朱要文说,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和人类文化历史以及人文情怀紧密相接的学科。他感谢在地理系学习期间养成的思维方式、人生理念、奋斗精神,这是取得今天成绩的有力保障和精神养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捐赠助力母校事业发展,也希望为母校学科建设和专业领域研究再作贡献。

聚首的学子们纷纷表达了对母校的祝福与期待。北京泓石资本宋德清同学说,自己从跨入湖大地理系开始,一路攻读本科、硕士、博士,持续学了十年地理,却没吃一天地理饭,“但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极大,地理人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懂得生存不易,要努力拼搏。”

资源环境学院现任院长李兆华介绍了地理专业在一度中断后的发展现状。2004年,资源环境学院正式成立,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不断壮大。当前,学院已经拥有了70多名老师、800多名本科生、200多名研究生、3个省部级教学平台、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学生就业率、考研率,学科排名,科研经费,学院改革等方面都位居学校前茅。李兆华说,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资源环境学院因为有了校友才有了自己的历史,校友们的奋斗历史和善心善举感动了这里的师生,也激励着师生们以之为榜样,砥砺前行。

校长赵凌云代表学校感谢校友们饮水思源、捐资助学的善举,希望校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各个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他介绍说,当前湖北大学正处于“提质、进位、百强”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机遇,全校上下精神振奋,卯足干劲。校友的捐赠和情怀是沉甸甸的。它代表着全体校友的感恩之情,包含着尊师重教的情怀,饱含着对母校加快发展的期待。学校不仅要用好这笔捐赠,更要发扬好这份精神,将其注入到校园文化之中,教育学生勤奋向学,学者专心学术,干部精细化管理,共同努力实现百强目标,不辜负校友的殷切期望。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新闻排行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    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