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总是神秘的,为了揭开学霸神秘的面纱,我们从今年湖北大学评出的48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选择了其中4名获奖者。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解锁学霸技能吧。
李浚:不忘初心 持之以恒
早上八点出门,晚上十点半回宿舍,这是2014级材料化学专业李浚的作息常态。“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实验室。”李浚说。
李浚,湖北大学2017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之一,连续三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一年内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三篇SCI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顶级期刊 《ACS Nano》(影响因子13.942),是湖大本科生以湖北大学为第一单位在《ACS Nano》发表高水平研究性论文的第一人,一篇发表在Materials Scienceand Engineering C(影响因子4.164,共一作排第二),一篇发表在Small(影响因子:8.643,共一作排第二)。目前他已被保送至天津大学读研。
大二时,李浚加入湖大国家优青获得者吴水林教授的团队,从事生物材料及表面工程相关的科研工作。基本上,除了生活日常和上课外的所有时间他都待在实验室,为了做好研究他还阅读了大量的英文文献。刚开始,他做的只是一些打杂的工作,但他每次都认真完成任务,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各种表征方法和实验技能。对于科学研究,李浚深知,他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取得成绩。对于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他说:“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吴水林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指导,吴老师始终以一名研究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我。每当我遇到难题时,吴老师总会提供很多的建议和帮助。”
在学习方面,李浚表示,他对化学和材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会查阅很多专业资料,同时将很多专业术语和问题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三年来,他已经攒下了十多本厚厚的笔记本。在他看来,学习需要保持一颗沉静的心,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不断积累,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不忘初心,持之以恒”是李浚在科研和学习中坚守的信念,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他想先脚踏实地做好三年硕士的研究工作,之后在考虑出国继续深造。
陈杨:百倍的信心 万分的努力
20个奖,5个证书,3项专利,3所名校的橄榄枝,这是湖北大学2014级通信工程产业计划专业陈杨的特殊“大学毕业礼物”。
在陈杨的眼中,作为一名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每个学年他都会根据课程的变化,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每天固定给自己安排大约1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再根据每个月的学习安排来调整日常的作息。大一的时候时间比较充沛,他会多看书,做好课前预习。大二的时候,他开始注重实验的积累,通过做实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参加一些学科竞赛来拓展视野。
大学期间,陈杨曾多次参加比赛,均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家三等奖、APMCM亚太地区数学建模比赛国家二等奖、电子工程杯数学建模比赛国家三等奖、五一数学建模联赛省三等奖、数学中国数学建模国际挑战赛小美赛省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优秀奖、全国蓝 桥 杯C/C++组比赛湖北赛区 二等奖、“华 三杯”全国大 学 生网络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这些都是陈杨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 的荣誉。陈杨说:“积极参加各种竞赛,使我获益良多,也正是这些经历帮助我得到了去各高校面试的机会,获得了老师们的青睐。”
陈杨回忆起自己建模比赛的时候,他感慨地说:“我们在数统会议室、图书馆茶室、数统办公室进行几天几夜的奋战。特别是亚太赛和美赛的时候,我们连续几天做题到凌晨2点,在办公椅子和小沙发上睡觉,到6点半又继续做题。别人都在过小年的时候,我们还在学校学习,比赛结束后我感觉自己身体都要虚脱了。”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时光。
大三时他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申请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分别是《一种可拆卸式防滑地毯》、《一种可实现数据传输的蓝牙智能戒指》和《一种电子恒温控制器》,目前已拿到两项专利的授权证书。陈杨介绍,现有的技术中,地毯一般铺设在房间内,如果地面有水,很容易导致地毯打滑,并且地面上的水会吸附在地毯上无法排出,易于出现发霉等现象。这种可拆卸式防滑地毯,包括了防滑层、防水层、魔术贴、竹炭纤维层、吸附层、防静电层、锯齿面等。通过魔术贴可以便于拆卸,还具有良好的防滑、防水、耐潮湿和抗菌的性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杨说,“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继续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程博闻:早起是一种态度
”扇贝单词、沪江开心词场、金山词霸、MOJi辞书......手机屏幕上仅有三页的app,语言学习类就占十余个。这是2015级环境工程专业的程博闻的手机页面,他也是今年资源环境学院国家奖学金的得主。
“大一时,我们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是比较少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等多方面因素,我选择了学习英语和日语,在校外分别报了英语口语班和日语班;英语辅导班持续到了大二的上学期,日语辅导班直至今日仍在学习。”大二经过对专业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考虑到日本在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是处于国际尖端的,程博闻把自己的目标定为考入日本京都大学继续深造。
虽然是一名理科生,程博闻对于语言的学习却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说,语言不是瞬间就能记住的,一定要多练。除非是冬日的极寒天气,否则每天早上他都会六点钟起床,和同学相约在图书馆前的树林里练习英语口语和日语口语。直至大二,相约一起练习口语的同学因为个人安排,将读口语的时间移到了下午。程博闻就又找到新的同学,一起互相监督练习。
大一的时候,程博闻就跟着康群老师进行植物内重金属测定的相关实验,制作生物浮岛。一开始是负责在大棚内利用营养液对植物(主要为水芹)进行培养,成熟后收割称量,并进行烘干研磨,制作简易的过滤装置对沼液进行过滤等。大棚并不在学校,而是在学校附近的琴园小区,往返路程不算短,但他日复一日地坚持了下来。程博闻表示,虽然没有负责核心的工作,但他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以后的实验操作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他还协助康群老师完成了一项“一种多级萃取二甲基亚砜废渣回收利用的方法“的专利。
2017年对于程博闻来说是收获的一年。今年6月份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完成了“一种自清洗连续流微过滤”的专利,进行了包括CAD绘图,文字编写等工作,这个专利是建立在利用渗透膜过滤的基础上,增加反冲洗装置,改良入水方式,从而起到增大过滤效率的作用。
最后,程博闻分享了他的座右铭:“尽吾志者,虽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史晓彤:抓住机遇 成就自我
“我大学期间有三个目标:提高学习成绩、科研创新和学生工作的能力。不同的目标代表着不同的导向,才使我有了今天的成绩和收获。”三年加权成绩保持专业第一,荣获2016年亚洲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和多个省级学术、创新设计一二等奖,并获得三项国家专利的2014级楚才学院的史晓彤说。
“我在高中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是一个平衡的过程,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史晓彤说,“刚进大学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没有把重心放到学习上,大概是因为大一时是通识教育,专业课程不是很多,但我选择了用心地去学习所有的课程。大一结束时,我的加权成绩排在了第一,后来的楚才保研面试中,综合成绩也 排在第一。”
谈及2016年亚洲创新设计特等奖的项目时,她介绍,当时那个项目做得很辛苦,从理论知识到实验调配,团队成员经历了持续半年的高强度实验学习,每天早上八点进实验室,晚上近十一点回去,通宵写代码、凌晨做实验是家常便饭。为了一点点的小问题,也要实验上百次直到找出答案为止。
虽然她在2017年暑期夏令营活动中收到了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六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入营通知,但这个过程十分的曲折。当时身边的同学都已经收到了好几个学校的通知,但她投的学校却一直没有给她回复,于是她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在那段时间里,她的妈妈还安慰她说:“闺女,你是北方人,春天来得比较晚而已,但总会来临的。”直到后来陆续收到了6封入营通知,她才真正地放下心来。
在夏令营活动中,她去了上海、厦门、深圳等城市,增长了见识也得到了乐趣。对于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她感叹道:“付出总是有回报的,正是因为我坚信这点,才有了今天的史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