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9日,2018年第四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湖北大学专场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湖北大学的51个项目在武汉落地实施,签约总金额约39.51亿元,为武汉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湖北大学应有的贡献。
当天,长江日报等校内外新闻媒体代表,就湖北大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武汉创新发展等专访校长赵凌云。
记者:本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哪些特点?
赵凌云:本次大会签约项目51项,合计金额39.51亿元,其中成果转化签约项目46项,金额27.760亿元,成果转化平台项目5项,金额11.75亿元。项目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绿色。项目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环境修复等领域,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二是高质量。这些科技成果转化后技术含量高、创新性高,有利于形成比较长的产业链条和比较高的附加值,并且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三是可持续。此次不仅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还有5个成果转化平台项目。这些平台都是企业投资,围绕行业产业技术需求开展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有利于形成长效成果转化机制。这些科技成果都建立在湖北大学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人才团队基础上,与学科发展和科研方向高度吻合,今后湖北大学可以利用学校的学科资源和科研团队、平台可持续地跟踪服务企业。
我们相信这些科技成果转化后,可以推动武汉的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武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二是提升武汉的产业层次,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推进;三是推进武汉绿色发展,特别是提升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比重;四是完善武汉城市功能,特别是借助其中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记者:湖北大学如何服务武汉科技创新?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赵凌云:湖北大学长期以来非常注重面向武汉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具有以下特色优势:一是积极参与武汉科技创新。湖北大学曾经是武汉市属高校,转型成综合性大学后,依然把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武汉科技创新作为重要使命。湖北大学依托传统学科优势,在新型材料、生物技术、化学化工、区域规划与生态保护等领域,紧紧围绕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研究和服务。二是紧贴武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全方位服务。湖北大学近年来与武汉市以及江岸、武昌、汉阳、蔡甸、新洲等近10个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承担武汉市纵横项科研项目1000余项,还与光谷生物城、光谷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园等园区开展战略合作,让学校的科学研究紧紧围绕武汉的科技创新和战略需求展开。三是开展紧密的合作创新。湖北大学先后与长江存储、武汉新华扬、武汉金开瑞、长江巨龙药业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紧密性的合作,为武汉企业创新服务。近年来学校多次获评全省“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进入“在鄂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排行榜”前十名。
学校也有一些具体的举措推动科研团队、学科建设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是将专家教师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特别是已经转化的成果,认定为具有一定级别的科研成果,在评聘职称、遴选博导等方面和发表的论文、完成的课题享受同等待遇;二是支持各学科领域和地方企业建立紧密性的合作关系,学校在经费、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待遇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学校下一步即将出台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予以奖励;四是推动相关学科从企业评聘产业教授、兼职教授,让他们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
记者:湖北大学有哪些科研亮点?
赵凌云:最大的亮点是多倍体水稻研究。在武汉市支持下,以湖大专家为主,会同市农科院、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多倍体水稻研究。该项目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进行育种,在杂交稻产量达到极限条件下,实现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倍数提高。这一研究受到汪洋、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其次是与武汉新华扬的科研合作。武汉新华扬是学校重点支持的企业,双方已合作20年。学校为武汉新华扬研发耐高温植酸酶工程菌,长期提供菌株改造技术服务。两家共同承担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2016年、2017年湖北科技进步二等奖,还共同承担国家863研究计划课题。两家的合作经费累计达到1000多万,武汉新华扬也在学校设立100万元奖学金。
三是与武汉市合作共建长江新城研究院。学校发挥人文社科优势,承担长江新城的顶层设计、发展路径研究、产业规划、重大项目谋划等工作。
记者:湖北大学下一步将如何深度融入武汉科技创新发展之中?对武汉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赵凌云:在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湖北大学将按照“城市+大学”发展共同体建设思路,做到“四个融入”:一是全面融入。发挥学科齐全优势,将物理、化学、生物、生科、材料、文史哲全面对接融入武汉发展。二是深度融入。学科专业发展按照武汉发展需求进行战略上的对标和调整。三是重点融入。重点融入校区所在的武昌、江岸、新洲等区。四是广泛融入。发动校友校董回汉,在学校设立工作站,更好服务武汉。
在科研领域更好服务武汉方面,湖北大学将在四个方面努力:一是更加精准把握科研方向,对接武汉需求;二是打造更强链条,通过引进校友校董企业资源,在学校设立研究机构平台,使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五链”合一,更加紧密坚实。三是打造更加坚实的合作平台,和武昌区建设双创基地,和校董建立新材料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四是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主动把企业研发环节引进到学校,与企业研发人员互动,加快研发频率,提升成果的适宜度。
我们希望武汉市继续加大对湖北大学的支持,加快推动落实市校合作战略框架协议,特别是在平台建设、多倍体水稻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持,打造“城市+大学”发展共同体典范标杆。湖北大学将以此次专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为武汉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